秦知道丨迎接碳達峰,減少“碳足跡”,陜西在下什么功夫?
來源:西部網 2023-12-22 10:59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首批碳達峰試點名單》,確定25個城市、10個園區為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和園區。其中,陜西省的榆林市和西咸新區在列,成為陜西省迎接碳達峰的第一批“尖子生”。
榆林市是全國老牌能源大市,西咸新區則是陜西定位于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建設的國家級新區,兩者極具陜西綠色經濟發展特色,很有代表性。
根據中國的碳達峰要求,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再逐漸減下去。
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叫“碳足跡”,這種足跡看不見摸不著,卻深深受人類活動影響,并影響著地球整體環境和人類的生死存亡。為了響應“雙碳”戰略目標,陜西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減少“碳足跡”……
從一棵樹到一片林
從傳統能源到新能源
綿延荒瘠的毛烏素沙地上,已不再是滿目的黃沙,如今,在一代代治沙人的努力下,陜西省“三北”工程區累計完成造林5468萬畝。郁郁蔥蔥的生態林生機勃發,讓陜北的綠色版圖向北推進400余公里。
榆林市榆陽區巴拉素鎮白城臺村的農田防護林。(圖片來源:新華社)
陜北的植樹造林世紀工程,是陜西為減少“碳足跡”的重要舉措。森林對于固碳有著重要作用,是減少“碳足跡”的“大功臣”,據測算,25棵大樹就可以吸收一個城市居民一年的碳排量。因此,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新形勢下,植樹造林是低碳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改善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更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抉擇,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但是,要實現“雙碳”戰略目標,僅靠植樹造林還遠遠不夠。育樹成林是一個周期相當長的工程,種樹的速度可能遠遠趕不上碳排放的速度,因此發展光伏、水電、風能、氫能等新型清潔能源,轉化工業發展依賴傳統能源的模式,主動減少碳排放更加重要。
隆基的硅片(供圖:隆基)
近年來,陜西培育起的新能源企業隆基,發展成為了光伏行業的“領頭羊”,陜西也以此為契機,搶抓光伏產業發展機遇,推動形成年產值超1000億元的光伏產業發展集群。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班斕表示,光伏產業是陜西聚力打造的重點產業鏈之一,下一步,陜西將大力實施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行動,通過技術迭代更新、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推動陜西光伏產業邁上新臺階,讓光伏產業成為推動能源變革的重要引擎。
隆基的光伏事業發展已超十年,另一邊,陜西省的氫能產業雖然剛剛起步,便已經發展迅猛。陜西擁有豐富的氫氣資源,陜西省化工副產氫產量超200萬噸/年。同時,陜西省風電、光伏發電裝機潛力巨大,綠氫潛在產能約30萬噸/年,可為氫能產業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保障。
在陜西的低碳路上,榆林承擔了較大的責任,為了響應“雙碳”目標,榆林市邀請院士領銜參與碳中和背景下的發展思路謀劃,積極探索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新路徑,協同推進能源保障供給與綠色低碳轉型,開展全流程CCUS技術示范、打造“西部氫谷”、推進煤炭有序減量替代、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等多項有力舉措,走出一條高碳城市低碳化發展的新路子,全力創建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今年10月,在陜西榆林舉辦的中國(西部)氫能大會上,簽約了涵蓋了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化工、發電等領域的項目48個,總投資額332.8億元,此外,陜西省先后出臺《陜西省“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等多項政策扶持氫能產業發展,為推進能源化工基地綠色低碳轉型,培育經濟新增長點賦予了新動能。
截至7月19日,陜西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3000萬千瓦大關,達到3054萬千瓦,占陜西電網總裝機容量的34%,創歷史新高,不僅讓陜西豐富的風光資源轉換成經濟優勢,還有力促進全國清潔能源低碳轉型發展。
從碳排放到“碳捕手”
從被認證到建立自有認證體系
“各方要盡快展現誠意與努力,尤其是在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實現氣候公平兩大方面,要最大限度完成任務。”12月11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發表演講。
此次會議上,中國展出的CCUS模型引起了與會各國的廣泛關注。CCUS是指將二氧化碳從工業過程、能源利用或大氣中分離捕捉,再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層的過程,因為能捕捉二氧化碳,又被形象地稱為“碳捕手”。
CCUS形成捕碳“風潮”。(供圖:延長石油)
十年來,陜西的本土石油品牌——延長石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圍繞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二氧化碳驅油提高采收率等方面進行技術研究,終于于2022年,延長石油建成投產榆林煤化公司30萬噸/年二氧化碳捕集項目,成功將二氧化碳捕集成本降低為105元/噸。這一技術也已應用在榆林的多個項目中,刮起一股榆林的降碳“風潮”。
除了傳統能源行業下達對二氧化碳的“通緝令”,陜西的其它重工企業也紛紛發揮科創實力,降碳減排。
在陜鋼集團龍鋼公司的廠區內,不少人疑惑“煙囪怎么不冒煙?”,其實,這歸功于廠區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進行治理。為此,龍鋼公司開展除塵變頻改造、高爐智能燒爐改造、燒結機微負壓點火改造等8項節能降碳項目,讓二氧化碳和其它“三廢”的減少,讓企業周邊河流清澈,空氣清新,綠草如茵。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樞紐,中歐班列長安號的始發站——西安國際港承擔著陜西省大量外貿訂單的集散工作,近年來,因為“碳足跡”較少的優勢,西安國際港贏得了更多外貿業務,獲得了不少向外發展的機遇。
西安國際港(資料圖)
“歐盟已經把航運業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中,2024年將開始實施,這對于航運業的碳排放提出了具體要求。”西安國際陸港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翟若鵬在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表示,中歐班列采用電力運輸,中國和歐洲境內電力運輸基本上達100%,正是因為中歐班列的電力運輸節能環保,受到了歐盟的歡迎。
這也再次證明,減少“碳足跡”有利于外貿發展,提高本土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增強國內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
今年7月,陜西有色金屬集團下屬的天瑞硅材料粒狀多晶硅獲得了法國“碳足跡”認證,該公司負責人介紹,通過認證,能夠極大提升該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影響力、認可度和主導權,同時還能為下游組件廠商“碳足跡”認證提供優秀數據支持,提升下游組件“碳足跡”認證數值,進一步推動我國向實現“雙碳”目標邁進。
生態環境部科技委委員彭近新認為,西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重要的起始點,國際貿易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碳關稅首當其沖對鋼鐵、鋁、有機化學品、塑料制品等出口型產業受到沖擊,面對嚴峻的氣候變化以及國際貿易形勢,我們亟待實施“碳足跡”評價。
只有清楚了“碳足跡”數值,我們才能有針對性、目的性地減少“碳足跡”,也只有建立我們自有的“碳足跡”評價體系和網絡,我們才能讓企業“碳足跡”核算大面積鋪開,為企業打上節能減排的“碳足跡”logo,提高企業產品在國內外的競爭力,因此,“碳足跡”評價、核算體系的建立十分重要,迫在眉睫。
今年11月,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計劃到2025年,國家層面出臺5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和標準,并實現國際互認。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排污許可管理處副處長趙亞軍表示,下一步,陜西將聯合高校、企業等相關機構組織針對陜西省“碳足跡”核算進行重點研究,為全省“碳足跡”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還將推進“碳足跡”激勵政策,健全產品碳標簽制度,加大節能減碳力度。
如今,陜西省企業正處在迎接碳達峰的關鍵階段,陜西的“碳足跡”評價體系越早建立,陜西的企業就能越早進行核算評估,盡早規范陜西省的制造業企業生產和產品標準,進一步“孵化”、幫助本土企業走向國際,提升陜西省在下一個十年、四十年的高質量發展競爭力。
綠色,將是陜西未來發展的時代底色。在減少“碳足跡”的路上,只有堅持綠色發展,才能獲得更長遠的發展。如今,我們已經處在2030年“碳達峰”目標的攻堅階段,這既是影響全國的大事,也是陜西能否站上下一輪發展風口的關鍵期。陜西將從老牌能源大省向綠色新發展邁進,用減少的“碳足跡”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足跡”。(文/王佳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