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丨牽手歐亞 合作共贏,西安如何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世界?
來源:西部網 2023-09-25 22:12
2023歐亞經濟論壇現場舉辦“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影視圖片展。
“這是我第一次來西安,這里自然環境與傳統文化的和諧交融深深吸引著我。安東和西安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我期望兩地攜手在文旅領域達成更多合作。”在2023歐亞經濟論壇分會現場,韓國安東市市長權奇菖感慨,這次會議有助于推動兩市攜手建設更加開放包容的世界。當天,兩市簽署《人文、文化及觀光交流協議書》,進一步推動文旅交流與合作。西安與世界的“雙向奔赴”正在不斷提速。
2023歐亞經濟論壇分會上,西安市與安東市簽署《人文、文化及觀光交流協議書》。
十年之前的金秋時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首次提出,2013歐亞經濟論壇也成為全國范圍內首個響應倡議的國際性會議;十年之后的灞河河畔,兩年一度的歐亞經濟論壇如期而至,來自51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商學界人士及學者齊聚西安,共同圍繞金融合作、經貿交流、科技創新、人文互通等多領域展開對話。
從地方性國際會議到國家層面的涉外論壇,從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遺到一個個區域合作項目簽署落地,歷經20年發展的歐亞經濟論壇,辦會層次、定位、水平、影響力和論壇規模逐年躍升。如今的歐亞經濟論壇已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也成為國家層面推進中國與歐亞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十大平臺之一。
西安,正以開放包容之姿,向世界發出“創合作機遇 謀發展未來”的誠摯之約。
跨山海之遠 西安赴世界之約
“辦好一個會,搞活一座城”。展會聚集性強,輻射力廣,不僅本身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還可通過交通、旅游、餐飲、商貿等相關產業形成強大的聚合效應。可以說,會展業和所在區域經濟的發展,互相借力、互為推動。
2023歐亞經濟論壇開幕式現場
回溯過往可以發現,2005年以前的西安尚無國際高端會議活動。而在彼時,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世界經濟重心東移進程加快的浪潮下,復興“絲綢之路”,實現區域合作,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的共識。
中國想要加速邁向國際化,融入全球化,推進西部大開發,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沿線的最大中心城市——西安,便自然成為了陸路開放進入中亞地區、共謀歐亞未來的不二之選。
這個想法正好與上海合作組織所確立的深化合作、盡快把合作潛力轉化為現實成果的愿望不謀而合。
在此大背景下,由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開發銀行和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主辦,博鰲亞洲論壇協辦的“首屆歐亞經濟論壇”,于2005年11月在西安成功舉行,其主題為“搭建中國中西部與中亞及俄羅斯相關地方區域經濟合作”。
歐亞經濟論壇(資料圖)
首屆論壇開了一個好頭。隨后的2007年,論壇與會各國簽署了《西安共識》;2009年,論壇被選為年度中國十大國際性會議;2011年論壇推動歐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戰略地位得以明確。
2013年,歐亞經濟論壇又站上了更高的起點。中國首次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而在同年舉辦的歐亞經濟論壇上,西安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12個城市簽署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宣言》,為論壇的升級奠定了基礎。
2013歐亞經濟論壇(資料圖)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加持下,西安邁向歐亞地區的步伐越來越大。2015年論壇全面納入國家層面機制化管理,成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重要平臺;2017年新推出“論壇+博覽會+投洽會”三位一體架構;2019年新設金融、經濟、文旅等10個平行分會;2021年論壇配套博覽會首次引入上海進博會資源,推動論壇形成積極務實的經貿成果……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迄今為止,歐亞經濟論壇共簽署宣言、倡議、白皮書60余個,促成各方簽署協議、合作意向書和備忘錄超過200個,累計舉辦金融合作、教育人才、旅游發展等板塊平行論壇超過50場。同時,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老鐵路、雅萬高鐵、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標志性項目成功建設,為提升經貿合作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下,全球的鐵路、公路、橋梁、管道、基站、海輪以及無數工廠開始聯結,世界各國搭乘著中國經濟“快車”一路向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潮流正在匯聚更多澎湃力量。
好風憑借力內陸改革揚帆起航
9月22日,以“創合作機遇 謀發展未來”為主題的2023歐亞經濟論壇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來自上合組織、“一帶一路”沿線以及西亞、南亞等有關國家政要、國際組織代表、知名跨國公司負責人等國際重要嘉賓在一場場對話中尋找合作發展機遇,也為西安引來世界目光、傳來世界聲音、帶來世界機遇。
“我希望能通過歐亞經濟論壇推動兩國的經濟合作。西安有直飛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的航線,我覺得這很方便,也希望能通過這條航線推動與西安在旅游等領域的合作。”吉爾吉斯斯坦商務代表托羅瑪瑪托夫·朱蘇巴利在參加本屆歐亞經濟論壇時說。
健全合作機制、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水平,這是歐亞論壇與會者、更是歐亞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2023歐亞經濟論壇
在歐亞經濟論壇的推動下,愈發頻密的經貿往來正不斷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注入發展新動能: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額翻番、年均增長約8%;中國企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超1000億美元,涉及能源、電力、交通、通訊、金融等諸多領域。
在論壇各方面的影響下,西安作為歐亞經濟論壇的永久舉辦地,不斷地促進對外開放,在推動城市建設方面也駛入“快車道”。
如今的西安,在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往來通道、交流渠道、溝通機制上,已形成了成熟的立體多元的合作體系。
在交通運輸方面,西安航空口岸的45條全貨運航線聯通了全球36個國家、74個主要樞紐和旅游城市,首條TIR(《國際公路運輸公約》)國際跨境公路貨運線路填補了西安陸空多式聯運短板,中歐班列常態化開行西安至亞洲、歐洲等17條干線,覆蓋“絲綢之路”沿線45個國家和地區。
2023歐亞經濟論壇經貿合作博覽會暨中國(陜西)進出口商品展現場展示中歐班列的集裝箱模型。
暢通的國際貿易通道,也造就了西安物暢其流的繁榮。西安創新“物流+貿易+產業”發展模式,以“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臨空經濟示范區等平臺為支撐,招引培育集成國際采購、全球配送、跨境分銷等功能的高能級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吸引產業集聚發展。
將樞紐優勢轉化為開放機遇,也為西安對外合作拓展出更廣闊的空間。目前西安國際友好城市超40個,友城數量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共享國際合作發展機遇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在《2022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中,西安再度進入國際化大都市綜合評價前100名;在GaWC世界城市排名中,西安保持新一線城市梯隊,能級位勢正從區域中心向世界城市跨越,奏響內陸改革開放強音。
西安CBD。(圖片作者:孫勃)
要領跑,就要更有所為。西安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推動倡議發展,則意味著必然要承擔起配套設施建設、貿易往來等任務。
近年來,西安通過歐亞經濟論壇推動了“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遺,同時建成了歐亞經濟綜合園區,促成了歐亞大陸橋交通一體化建設等一系列項目合作,西安也成為西北首個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
今年5月,西安印發了《2023年度西安市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要點》,從商貿物流樞紐、雙向投資合作、經貿交流平臺、人文交流等方面進一步明確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點。
9月,西安出臺了《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區域提升戰略實施方案》及《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對標RCEP等規則深化對外經貿開放合作試點措施》,進一步擴大各項制度和服務的開放范圍。
這些鮮活的數據與案例讓西安外向型企業看到了參與“一帶一路”所蘊藏的發展機遇,也讓歐亞國家看到西安的通道樞紐優勢,為后續更多項目的合作奠定基礎。
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一大批海內外龍頭企業紛至沓來,紛紛落戶西安,同時伴隨的大量國際投資和人才流入,進一步推動了西安的現代化進程。截至2022年底,在西安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達250余家。
陜西自貿試驗區新引進外資規模最大的智能制造項目之一——博世力士樂的線性導軌和柔性傳送系統項目。(資料圖)
“長安復攜手,再顧重千金。”四個多月前,在西安成功舉辦的中國—中亞峰會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也讓西安再次走到時代發展的前沿。而彼時六國元首共同種下的六棵石榴樹也正茁壯生長,枝繁葉茂,結出累累碩果。
西安,正在用中國話語為亞歐發展貢獻著中國智力、提供中國方案,在新的歷史時期,續寫著絲路文明交流互鑒的新篇章。這是歷史的選擇,也是新時代的使命。歷史的時針,正指向新的刻度。(文:郭佳欣)